績效指標 |
||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面向 |
分向計畫或推動策略 |
共同性指標/校定指標 |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
課程分流與雙軌育才 |
UCAN發展職能導向課程地圖之學系所數 |
降低畢業學分至128(師資培育學系及修業年限五年以上學系除外)之系所數 |
||
畢業學分內含自由選修15學分以上之系所數 |
||
國語文能力與人文素養 |
組成敘事力跨域教師社群(質化) |
|
孵育敘事力跨領域課程模組(質化) |
||
英語文能力課程深耕 |
成立教師社群並辦理教學分享發表會或教學觀摩 |
|
根據「英文溝通訓練(一)」之課程目標,研發聽力測驗考題 |
||
提升學生英文學習成效 |
||
通識改革與課程深化 |
開設體驗性課程數 |
|
開設通識講座 |
||
開設創業講座 |
||
基礎學科強化與輔導 |
參加基礎學科輔導學生成績進步比率 |
|
參加基礎學科會考學生數 |
||
建立基礎學科題庫 |
||
微型課程彈性加值 |
微型課程修課通過率 |
|
開放課程與自主學習 |
實施一般混成教學課程數 |
|
實施翻轉混成教學課程數 |
||
實施校內SPOC磨課翻轉課程數 |
||
核心課程與深碗設計 |
推動深碗課程,藉由課程結構之創新設計,強化必修課程之課程內容,提供師生嶄新之學習經驗(質化) |
|
教學創新獎勵與教學實踐研究 |
校內教學創新與實踐研究補助課程數 |
|
透過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工作坊、講座與研討會,以達到教師內化、教法進化與課程轉化之效(質化) |
||
問題導向與總整學習 |
發展總整課程評量指標之課程數 |
|
推動總整課程(質化) |
||
學生作品發表、成果報告及獲獎人數 |
||
孵育營運型總整問題導向社群(質化) |
||
開設營運型總整問題導向課程(質化) |
||
雙師授課與實務接軌 |
創新課程導入業界專家協同教學課程數 |
|
辦理業師協同教學經驗分享會(質化) |
||
多國語言培力課程 |
開授學術英語閱讀及寫作課程 |
|
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 |
||
辦理華語小老師培訓講座 |
||
開設國際學生華語課後輔導班 |
||
資訊達人與程式設計 |
學士班學生曾修習程式設計與資訊科技相關課程學生比率 |
|
開設資訊技能五力微學分課程 |
||
辦理黑客松競賽(質化) |
||
多元實習與就業能力 |
導入企業指導老師及實習指導老師共同輔導學系 |
|
辦理全校型學生校外實習成果分享會(質化) |
||
透過評鑑滾動式檢討修正校外實習制度,使學生得以安心實習,進而提升效益(質化) |
||
培育師資生迎向新課綱 |
素養導向教學研究社群成員 |
|
社群師生研習活動 |
||
社群教師自行認領其所任教之某一門師資職前教育專業課程,完成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
||
完成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之教學 |
||
辦理新課綱素養導向之教學教案、教材與媒體設計工作坊 |
||
組織群科(領域)社群 |
||
每個社群需進行素養導向之跨領域(群科)教學案例設計,並進行該教學案例之共同備課、觀課、議課 |
||
辦理師資生新課綱素養導向之教學案例競賽,並選出優勝作品 |
||
辦理素養導向之創新教學案例優勝作品之發表或觀摩活動 |
||
跨域共授與創新整合 |
跨域共授課程數 |
|
修讀跨域共授課程學生人數 |
||
持續推動跨領域學分學程:永續水環境跨領域學分學程 |
每學期開課 |
|
學程修讀人數 |
||
學程證書取得人數 |
||
導入業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
||
簽署合作廠商 |
||
學生國內產業實習人數 |
||
參加國內外競賽獲獎 |
||
成立跨領域教師社群 |
||
教師社群召開會議 |
||
發展相關教材數 |
||
開設跨域共時教學課程 |
||
整體課程滿意度五點量表 |
||
學生自評核心能力達成五點量表 |
||
每年國內外學術交流 |
||
每年企業參訪人數 |
||
生態場域參訪 |
||
每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每年舉辦課程說明會 |
||
每年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 |
||
持續推動跨領域學分學程:智慧能源永續發展跨領域學分學程 |
學程修讀人數 |
|
學生參加國內外競賽獲獎 |
||
每年企業參訪人數 |
||
每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學生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活動、交流參訪人數 |
||
學生參與國際交換學習人次 |
||
每年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或創意專題競賽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安全食農產業人才培育 |
學程修習人數 |
|
取得學分學程證書 |
||
每年校外參訪 |
||
邀請跨領域專家學者講座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食農產業管理人才培育 |
修習學程學生人數 |
|
每年企業參訪人數 |
||
每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每年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或創意專題競賽 |
||
學生國內產業實習人數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智慧農業產業人才培育 |
每學期開課數 |
|
學程錄取人數 |
||
導入業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
||
機關或企業參訪活動 |
||
舉辦研習活動 |
||
發展相關教材數 |
||
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更新本學程網站資料 |
||
參加國內外競賽或相關活動之學生人數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植物醫學產業人才培育 |
邀請專家學者講座或座談 |
|
實務工作坊 |
||
每年校外參訪 |
||
診斷/諮詢與解說服務 |
||
駐診檢討會議/師生討論會議 |
||
空拍機及田間診斷 |
||
以植物教學醫院為教學平台製作診斷案例分析教材 |
||
以植物教學醫院為教學平台安排研究生田間巡迴診斷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蘭花產業人才培育 |
學程開課數 |
|
學程修讀人數 |
||
導入業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
||
簽署合作廠商 |
||
發展相關教材數 |
||
整體課程滿意度五點量量化 |
||
學生自評核心能力達成五點量量化 |
||
每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每年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 |
||
建置或更新跨領域學程網站 |
||
每年企業參訪人數 |
||
每年校外參訪 |
||
學生國內產業實習人數 |
||
至業界實習 |
||
學程證書取得率 |
||
參與臺灣國際蘭展蘭花展覽佈置、解說教學、撤展及景觀競賽評比 |
||
生態產業人才培育:綠色創客中心人才培育 |
學生依興趣及研究目的撰寫創業計畫書 |
|
每學年均開設一門創業課程(質化) |
||
辦理青年創新創業活動、創意講座及創意專題競賽,提升創業氛圍(質化) |
||
教育及藝術產業人才培育:幼兒數位教材研發跨領域人才培育 |
幼兒數位教材研發學程開課 |
|
幼兒數位教材研發學程開課成果 |
||
舉辦幼兒數位教材研發競賽 |
||
數位產業人士演講 |
||
教育及藝術產業人才培育:表演藝術與行銷產業人才培育及社會回饋計畫 |
修習第二學程人數 |
|
業師協同人數 |
||
共時課課程數 |
||
PBL教學課程數 |
||
國際師資人數 |
||
成果發表場數 |
||
業界實習人數 |
||
樂齡產業人才培育:銀髮健康輔導產業人才培育 |
銀髮健康輔導學程核准修讀人數 |
|
銀髮健康輔導學程成果發表 |
||
建立銀髮健康輔導教師教學支持系統 |
||
建立銀髮健康輔導學程產學合作 |
||
服務長照或長青機構老人 |
||
舉辦銀髮身心療癒工作坊 |
||
召開學分學程委員會及學分學程課程會議 |
||
舉辦增進教學技能檢定 |
||
舉辦增進教學技能工作坊 |
||
增進教學技能工作坊學生滿意度 |
||
業師協同教學 |
||
環保產業人才培育:有機農業產業人才培育 |
每學期開課數 |
|
學程修讀人數 |
||
導入業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
||
整體課程滿意度五點量量化 |
||
學生自評核心能力達成五點量量化 |
||
每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 |
||
每年企業參訪人數 |
||
每年校外參訪 |
||
舉辦研習活動 |
||
學生國內產業實習人數 |
||
至業界實習 |
||
環保產業人才培育:環境永續生態養殖產業加值人才培育跨領域學分學程 |
跨領域學程開課數 |
|
修讀跨領域學程學生數 |
||
導入業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
||
相關證照取得人數 |
||
簽署產官學研合作單位 |
||
參加國內外競賽學生人數 |
||
媒合學生國內外實習比例 |
||
專家學者演講或座談交流 |
||
持續改善教學設施與降低生師比 |
購置教學所需設備及專業圖書資源,促使師生教研資源豐富化,確保學校教學及學術品質(質化) |
|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與教師開放觀課 |
教師參與社群人次 |
|
參與開放觀課及同儕觀課教師人次 |
||
鼓勵教師業界增能 |
強化教師理論與實務連結並產出回饋教材 |
|
續辦教師多元升等及彈薪獎勵 |
獲彈性薪資獎勵教師人數 |
|
落實教學助理培訓制度 |
辦理教學助理基礎培訓活動 |
|
辦理教學助理專業培訓活動 |
||
辦理初任教師研習制度 |
舉辦初任教師研習營(質化) |
|
進行學習成效分析與反饋1 |
應屆畢業生流向調查 |
|
畢業後1年流向調查 |
||
畢業後3年流向調查 |
||
各學系依調查結果擬定改善對策,完成改善學系數比率 |
||
學生完成自我評量比率 |
||
辦理UCAN專業職能診斷說明會(質化) |
||
進行學習成效分析與反饋2 |
分析全校問卷施測結果,提供行政與教學研究單位自我檢視,並進行改善(質化) |
|
進行學習成效分析與反饋3 |
校務大數據資料庫建置及教學品質保證議題研究(質化) |
|
教學品質保證指標設計(質化) |
||
建立學習預測模型及預警機制(質化) |
||
增加學生參與校內外大數據資料分析的研習或競賽機會,提升學生競爭力(質化) |
||
提升師生全球競爭力 |
重要法規、行政服務、教學研究資訊雙語化 |
|
發展海外遠距教學及學術網際合作 |
||
增加本校學生海外短期實習/研習人數 |
||
薦送學生海外姊妹校研修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