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指標 |
||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面向 |
分向計畫或推動策略 |
共同性指標/校定指標 |
發展學校特色 |
食農產業菁英教研中心 |
食農產業菁英教研中心定期檢討教學與服務進度;每季召開會議,落實教學與服務進度。 |
參與食農產業菁英教研中心之教師、專兼任助理人數。 |
||
完成「食農產業菁英教研中心」之掛牌成立。 |
||
檢核是否督導訂定「安全食農學程」、「智慧農業學程」、「食農產業管理學程」跨領域學程辦法、修課流程,並檢查是否有相關學程內容及修習辦法。 |
||
檢核院系基礎與專業課程之教學內容,是否融入食農三大主軸知識並搭配業界師資教學教授實務。 |
||
辦理食農菁英教育(安全食農相關)
|
含安全食農實務相關產業連結課程數目(門)。 |
|
進行食農相關專題研究之學生數目。 |
||
學生進入教授實驗室進行食農相關之專題研究人數。 |
||
培訓學生進行安全食農相關檢驗人數。 |
||
訂定「安全食農學程」跨領域學程辦法、修課流程。檢查是否有相關學程內容及修習辦法。 |
||
檢核課程授課教師是否包括產業界師資。 |
||
辦理食農菁英教育(智慧農業相關) |
修習無人機課程學生人數 |
|
輔導無人機考取證照之通過學生人數 |
||
學生參與智慧雞舍研究報告產出數 |
||
訂定「智慧農業學程」跨領域學程辦法、修課流程。檢查是否有相關學程內容及修習辦法。 |
||
|
|
基於人工智慧產業需求成立「智慧農業產業中心」相關組織章程建立,業務正常運作。 |
以「智慧農業中心」為基礎,建立產、學、研合作,積極與公部門、產業界與其他學校進行產業相關技術交流活動。 |
||
辦理食農菁英教育(食農產業管理相關) |
輔導考取行銷或企劃領域相關證照之通過學生人數 |
|
食農教育/優質農產品推廣場次 |
||
參與食農相關之推廣服務之學生人數 |
||
各項企業參訪、交流活動統計數目。 |
||
各項企業參訪、交流活動統計數目。 |
||
訂定「食農產業管理學程」跨領域學程辦法、修課流程。檢查是否有相關學程內容及修習辦法。 |
||
是否辦理業師協同教學。 |
||
是否協助食農產業之發展或簽訂產學合作協定。 |
||
輔導考取行銷或企劃領域相關證照之通過學生人數 |
||
昆蟲費洛蒙防治 |
指導學生合成昆蟲費洛蒙 |
|
合成之昆蟲費洛蒙種類。 |
||
合成可使用昆蟲費洛蒙之總質量。 |
||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
建立自我認證實驗室。 |
|
建立可快速檢測農藥之質譜與分析技術。 |
||
可快速檢測之農藥種類。 |
||
農用機械人 |
是否指導學生參與研製農用機器人 |
|
是否指導學生參與研製農用機器人 |
||
完成可無線操控農用機器人行走機構之IOT控制系統 |
||
|
類緣物鑑定與合成平臺 |
是否建立類緣物之鑑定與合成平台 |
合成之類緣物種類與數量 |
||
食農產業服務與加值 |
與其他單位簽署協力合作協定 |
|
獲得其他單位之合作案或服務收入 |
||
擴大大眾科普教育 |
在普化、分析或其他化學領域之實驗教材中加入安全食農相關元素 |
|
舉辦科普活動數目。 |
||
參加科普活動人員數。 |
||
參加各項科普人才培訓研習人員數。 |
||
科普專業人才培訓人員數。 |
||
檢核是否提供各級學校教材、教具、或其他專業服務。 |
||
是否與地方政府或民間機構簽署合作關係、定期辦理科普活動。 |
||
特聘教授 |
特聘教授所負任務完成人數比率 |
|
透過特聘教授評審委員會審議各學院推薦特聘教授人選及特聘教授年度績效報告,適時檢視相關法規是否合宜,滾動式檢討現行特聘教授新聘及績效報告評核之機制是否合理、透明、公平、公正。 |
||
特色研究平臺 |
運用特色研究團隊平臺基礎,持續補助特色研究團隊籌組或深化。 |
|
特色研究團隊組成後1年內,至少1個團隊研提計畫向外爭取補助。 |
||
人工智慧雲端高速運算環境 |
人工智慧雲端高速運算環境教育推廣及經驗分享 |